联系我们
电话:0771-3311999(现场参观咨询热线) / 0771- 3301785(爱心捐赠及志愿者服务)
手机:19968119333(入住咨询,微信同号)
邮箱:xz@nnwxyl.com (中心办公室)
地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步云路1号
凝聚全球智慧 大咖云集共话老龄文明
首届老龄文明国际会议开幕,大会以“老龄化与老龄文明”为主题,3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理论、战略及其公共政策。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专家云集,智囊共聚,思想碰撞点燃智慧火花。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14亿人口超过了现有现代化国家的总人口。也正因为这一特征,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现代化的进程和路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到来,也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给出建议,第一,分阶段、分群体、分步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第二,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三育成本”,实行鼓励生育政策;第三,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保险体制并轨,逐步降低财政依赖;第四,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同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第五,促进市场潜力庞大的银发产业健康发展。
“关怀”是人类的天性。生命的本性是“在一起”,因而渴望关怀;关怀是人类世界“在一起”的心理动源和伦理力量。对子女的慈爱和对父母的孝敬,是人类物种绵延不绝的两种基本关怀模式。
哈佛全球适老社会科技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国际老年护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老年》杂志责任主编陈宏图现场与大家探讨关怀文化的兴衰。他认为,农业文明建立了稳定的关怀社区,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影响破坏了关怀社区和文化。关怀社区是超出生物本能的关爱,有利于种群存活和精神抚慰。如今的数字文明可能是重建新关怀文化的机会,比如可以提供智慧护理解决方案。
由德国和中国的护理专家发起成立的德中护理协会,是德中两国从事护理及医疗工作的人员创建信息及经验交流的平台。德中护理协会主席玛丽-露易丝 穆勒介绍,在护理科研、护理实践、护理管理和护理技术等领域,德中护理协会的两国人员会进行经验沟通和分享。
全球范围内席卷而来并且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德两个不同的国家面对着类似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彼此身上学到什么?玛丽-露易丝 穆勒表示,一方面增强“老年潜力”的公众讨论,个人或社会所偏爱的并可以成为现实的生活计划和生活方式不能被忽视,另一方面要增强老年护理水平和老年病学的研究,同时形成社区中的代际共存,家庭支持、社会融合都是养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步入超老龄社会,为了应对新的风险,日本的福利政策逐步形成了社区综合性的、多层次的照护及支援体系,社会工作者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角色与职责。特别是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实践发现并剔除社会结构、社会政策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偏差部分,积极地介入社会建构之中。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社会学部教授武川正吾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日本应对老龄化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提供了借鉴思路。他认为,政府越来越强调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让他们能够在知识储备、评定力、支援筹划、人员协作、资源开发等五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人类文明中,老龄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集体文化意识,从生日庆典、人生履历表,到退休制度,都是生命从“长大”到“变老”,从出场、在场,到退场的提示器。
人必须工作多长时间?他们应该什么时候退休?这些都是所有国家面临的紧迫而实际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特聘教授李翰林与大家分享了独特而具有挑战性的哲学智慧。他表示,就业为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交关系和社会地位。基于年龄的退休制度虽然在一些社会讨论中存在争议,但我们更应该基于现实,去思考如何一步步完善这个制度。
五位专家学者的演讲,从应对老龄化的“积极”理念和战略,老年人关怀的良知良能,德国、日本、中国老龄化战略与策略的跨文化对话,到对作为老年人集体伦理行动和制度安排的退休制度的反思,做了宏大而深入的交流。
会议由长江学者,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老龄文明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道德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樊和平主持。“‘老龄文明’既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成果,也是今天主题演讲中跨文化对话正在和已经孕育的硕果。”樊和平表示,要探索和建构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积极理念和积极战略,这种理念和战略就是将“老龄化”推进为“老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