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青睐浮针的五大原因
从符仲华教授发明浮针疗法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24年,但却收获了一大波的迷弟迷妹,其中不乏夫妻档、父子档、兄弟档,甚至还有祖孙3代人都学浮针的,很多浮针人还是跨专业的。另外,浮针疗法不仅仅是在内地受欢迎,港澳台及国外也是遍地开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部分省市浮针专业委员会、欧洲浮针医学会、加拿大浮针医学会和台湾浮针医学会的成立就是最好的见证!那么,浮针到底有着什么特殊的魅力,能够吸引这么多跨专业的人来学习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浮针医学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
经过符仲华教授20余年的不断努力,浮针医学理论从借鉴《黄帝内经》的直针刺、腕踝针,到MTrP(肌筋膜触发点),再到提出“患肌理论”,理论一步步日趋成熟。
1.认为产生的疼痛的机制不同
对于产生疼痛的机制,无论是粘连瘢痕说、“筋出槽,骨错缝”理论,还是神经病变学说,都只能解释临床中一部分的疼痛,而且都是片面的,这与科学的可重复验证、可证伪及自身没有矛盾的特点相左,无法让人完全信服。而符老师则认为疼痛是因为肌肉缺血缺氧到一定程度,并产生能量危机时,被神经末梢捕捉到信号,再传输到大脑皮层后才会产生疼痛,所以浮针疗法真正的目的就是改善患肌的缺血缺氧状态,而这也恰好印证了传统中医认为的“不通则痛”的理论。明确指出“患肌”是浮针治疗的唯一靶目标,浮针扫散的作用主要是使紧张的肌肉松解,而再灌注活动的作用主要是让血液快速进入缺血部位,两者同时作用就可以促使肌肉快速恢复功能。所以说,浮针疗法不仅可以让你治好疾病,还可以让你明明白白的治好疾病!
2.进针的层次不同
无论是传统针刺还是现代的针刀、韧针等疗法,针刺的部位都是在已经发生病理改变的地方,而浮针针刺的部位在健康部位,与它们截然不同。浮针疗法只作用于皮下组织,而不像它们一样深入肌肉层,因此,相对这些疗法而言,浮针疗法是非常安全的,对从业者的解剖基础要求也要比针刀等疗法要低很多。
3.独特的扫散及再灌注活动
传统针刺及针刀等疗法是在立体空间上行针,其主要作用是加强针感及松解粘连。而浮针疗法则是在平面上完成行针的,也就是扫散,其主要作用是使紧张的肌肉松解。临床中我们常常看到对于急性腰扭伤患者,传统针灸医生常常在远部取穴,再让患者缓慢活动腰部,疗效就会更好。而再灌注活动是在患肌强烈收缩的情况下,给予一定阻力一定时间后释放,使得血液进入缺血部位的形态不是缓慢流动,而是快速有力的泵人,加大了灌注的动力,扩大了灌注的范围,那效如桴鼓也就不足为奇了。浮针扫散相当于河道清淤,再灌注活动相当于截流冲刷。如果不清淤,冲刷效果大大下降,单纯清淤,效率又差很多。所以扫散和再灌注活动是浮针疗法取效的两大“法宝”,缺一不可!
二、浮针疗法的优点
浮针疗法除了在理论及操作上有别于其他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浮针疗法还具有疗效显著、取效迅速、安全性高、病人痛苦少、可重复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1.疗效显著
浮针得以不断发展、传播,其立足点在于疗效确切,特别是对于疼痛类疾病,疗效显著。当然,取效前提是诊断正确,准确找到患肌,进行针刺,及扫针,并配合由符老师首创的再灌注。通过这一系列严谨的诊疗过程,取效是水到渠成的。
2.取效迅速
中医取效慢是很多人给中医中药戴的“高帽子”。当然,我们浮针人是不能赞同的。只要诊断准确,患肌找准,扫散及再灌注充分的情况下,浮针的取效常在治疗过程中,一次治疗完毕,患者症状便大幅度好转、甚至消失。
3.安全性高
浮针治疗其针体仅仅在皮下,不会出现传统针灸的断针、滞针的现象。同时,也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所以,浮针是安全性很高的一种疗法,可以说是绿色疗法。
4.病人痛苦少
浮针的另一特点是进针点少,这是区别于传统针灸选穴较多的,因此针刺带来的疼痛较少。一次治疗往往患者没有痛感。当然,这也要依赖患者的“运气”。如果针刺没有碰到血管,自然是无痛苦,倘若碰到,也是会有疼痛,不过通过调整针刺方向,痛感可以很快消失。
可重复性高:浮针疗法虽然是在结缔组织层进针,但是它的目的在于松解患肌,改善局部血循环,所以临床中只要能够找到患肌,在其周围进针,加上合理的扫散及精准的再灌注活动,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所以浮针疗法的可重复性高。
操作简便:因为浮针疗法的针具是由符仲华教授首创,包括进针器和一次性浮针。所以浮针疗法的进针可直接通过进针器实现,进完针顺着皮下层缓缓推进即可。虽然扫散对初学者来说有点难度,但只要认真训练,都是可以熟练掌握的!
三、重新审视肌肉的重要性
1、肌肉被忽视。在医院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和皮肤科等等什么科室都有,而肌肉分布全身,作为仅次于皮肤的人体第二大器官,却没有专门诊疗肌肉病变的科室。在临床中,虽然肌肉的病理性改变非常常见,可惜的是,这些病理性改变往往用常规的非侵入性理化检查方法没有办法检查出来,需要受过训练的人触摸感受出来,这种感受无法通过数据和图片等方式展现出来而被忽视,而这种忽视直接导致医生对肌肉功能性病症的无知。
2、肌肉又如此重要。肌肉作为人体唯一提供动力的组织,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像空气一样,当我们习以为常时,就感受不到其存在,当身处于高原空气稀薄时,才懂得空气的重要性。另外,肌肉还被称为“第二心脏”,肌肉的收缩舒张为血循环提供新的动力,有利于血液循环,当肌肉出现损伤、挛缩等问题时可影响到从内部或者旁边穿过的动、静脉、淋巴管、神经等,出现怕冷、水肿和麻木等等复杂的症状。
3、肌肉遍布全身,病变表现复杂。肌肉是个“宝藏”,还有待挖掘,肌肉的功能病变也不仅仅是我们临床中看到的软组织损伤这么简单,因为遍布全身,影响人体每个器官的功能变化,所以临床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浮针疗法对于肌肉功能性病变引起的种种症状,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而当场见效也是判断一个病症是不是浮针疗法适应症的“金标准”!
正如此,所以受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眼科等等跨专业的同行青睐,而且越来越多。
四、时代社会需求
1、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肌肉的功能性病变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需求正越来越大。
2、医疗资源的欠缺,使得“看病难”变成一个现实难题。而浮针疗法刚好满足了这种社会需求,常常可以一针见效,且对于一些急性的简单的疼痛,常常也是治疗1-3次即可治愈,效果好、安全、疗程短。
五、医者初心
既安全、又能治愈相对更多的病人、还能体现医者价值,相信是多数医者的初心。因此,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的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传统针灸也能够治好很多疾病,也有很多可以一针即愈,但是其可重复性不高,必须具备渊博的中医经典知识储备及长时间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达到,而浮针则不然,只要你找到患肌,配合扫散和再灌注活动即可。另外,浮针疗法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沟通与聆听,因为浮针治疗是全程由医生和患者共同配合完成的,高质量的聆听与沟通,可以使医患之间建立高质量的信任与配合,这对医生的治疗无异于如虎添翼。
医学原理清晰、简明扼要;疗法安全、高效、适应症较广;社会需求大、绿色、可重复、未来发展趋势;相对比较,易学易精,还能体现出医者的初心,这些,应该是吸引这么多跨专业的人来学习浮针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