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耐心,责任心!五象养老心理治疗师如是说
黄芳婉: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心理治疗师,2020年度优秀员工。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工作经验7年。
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服务跟很多人以为的“心理咨询”是不一样的,与其说是“老年人心理辅导”,不如说是“老年人心理护理”,因为在这里,我服务的对象往往不是仅有心理困扰的行为能力人,而是面临生理心理双重变化的老年人,包括失能、失智(痴呆)老人。很难只停留在工作设置以内去工作,而更多的是在工作设置之外的主动介入、维护和预防。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去服务,而必须与医疗、护理、社工等多学科协同服务。
作为一名在养老院工作的心理治疗师,我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老年人心理服务,尤其是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上,态度理念和技术一样重要。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工作中少不了的动力,也是工作的调味剂,尤其是在面对失智老人的时候。也许是记忆受损尤为严重的奶奶每隔几分钟就问一遍“我房间在哪”,也许是存在妄想的爷爷不断投诉“他们偷了我很多东西”,甚至是处在激惹状态下的长者责骂“混蛋”等等,是那份积极的态度让我不厌其烦去重复“奶奶,您房间在212”,是以长者为中心的理念引导我在面对失智老人的很多异常行为时,不解释、不纠正、不对抗,而是顺应老人当下的意念,再适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才是更好的化解办法。这样的理念也指引我在养老服务中时时为长者考虑。比如在张贴失能、失智老人的时间安排表,我会提醒张贴的高度要以老人坐着的视线高度为准等等。
对于养老院的长者来说,倾听是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心理支持和疗愈。不管是自理的老人,还是失能、失智长者,都需要一定的关注,获得归属感。听听老人的心声,比如老人入住前后的生活、经历、居住、喜好、人际等情况,以及老人对其生活的满意度等,从这些方面可以较快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以及老人自己的独特性,包括敏感话题等,为往后的心理维护和预防打下基础。此外,倾听本身就是一个帮助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有时老人通过一番絮絮叨叨的述说之后,心情就变好了。
做好老年人心理护理,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对于入住五象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来说,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疾病控制的生命安全保障、环境和人际变化的归属需要以及文化精神娱乐满足等等,都是可能影响老人心理状态、情绪行为异常的常见因素。如果长者的生活护理不到位,可能就引起她的不满情绪甚至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失落感;如果长者饱受慢病一直的疼痛困扰,可能让产生生不如死的悲观厌世感。因此,养老院的心理服务和治疗工作,离不开医疗、护理、营养、社工和心理的多方的协同工作,才能让入住老人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更出效果,我想这也是我们中心“以医生为主导,护理、社工、康复、营养、心理等多学科共同服务长者的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直接体现。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很幸运能成为五象养老中心多学科团队的一员,我将以荣誉为责任,继续发挥在团队的协同作用,继续服务于我敬爱的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