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771-3311999(现场参观咨询热线) / 0771- 3301785(爱心捐赠及志愿者服务)
手机:19968119333(入住咨询,微信同号)
邮箱:xz@nnwxyl.com (中心办公室)
地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步云路1号
尊严的处方笺:养老院医生如何为生命“开药”
“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西方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因凝练医学真谛、经典表述医学人文精神而广为流传。如果将医生置于衰老、慢性病、功能衰退与生命末期的特殊语境中,这句话就概括了养老院医生的工作重心—不仅是疾病的治疗者,更是老人晚年生命质量和尊严的支持者和维护者!
中心主任庞声航(中)与熊祖兵(右)查房场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医务科副科长熊祖兵的介绍,了解中心医疗团队如何为提升老人生命质量、维护老人晚年尊严“开药处方”!
聚集“有限治愈”的价值
熊祖兵说:“在养老院做医生,有时会觉得无力。面对不可抗拒的衰老、顽固的疼痛、逐渐模糊的记忆,医学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我们无法按下时光倒流的按钮,但正是在这“有限”之中,这份职业的意义才得以凸显:一次及时的感染控制,一个压疮的创面愈合,调整药物后顽固性便秘的缓解,纠正脱水后老人精神的恢复…我们深知衰老与慢性病不可逆,所以每一次“治愈”的机会都弥足珍贵,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减轻老人当下的痛苦,恢复老人的尊严和自在。”
因此,“治愈”更多指向:治疗老人可逆的急性病症、控制其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改善可干预的症状等,精准判断“何时干预有效”,抓住“可治愈”的机会窗,优化简化用药方案,平稳疗效与副作用,帮助老人延缓衰退、维护尊严、提升质量,避免可预防的痛苦与功能丧失。
上周,98岁的王爷爷突发高热、意识模糊,血象指向肺炎。家属很犹豫:“这么大年纪了,折腾去医院吗?”评估后,中心医疗团队决定就在院内处理。精准的抗感染、补液、吸氧…三天后,烧退了,爷爷又坐在轮椅上哼起不成调的戏曲片段。家属眼眶红了,握着熊祖兵的手连声道谢。
孔阿姨、祝阿姨、李奶奶都是因为骨折出院后来到五象养老服务中心,认为未来的生活都瘫在床上了,忧郁烦躁,消极悲观,管区医生多次到床边安慰:“不要灰心,这里不仅是养老院,更是康复中心,你们要有信心能站起来,我们医生有这个信心,请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中心医疗团队通过药物和康复治疗个性化方案,半年时间,两位阿姨都能借助助行器站起来并慢慢行走了,李奶奶恢复得更好,可以自由行走了。
林爷爷患糖尿病多年,刚入住中心时,每天都需要肌注几次胰岛素,中心医疗团队通过中西药降糖及科学规律饮食调节,慢慢将爷爷的血糖值恢复在正常范围内,爷爷入住中心3年后,肌注胰岛素次数大大减少,减轻了他的病痛,提升了生活质量。
“帮助”是医养工作主旋律
中心医疗团队为在住长者提供精细的症状管理、功能支持、照护协调、决策辅助和预防工作:帮助老人缓解疼痛、气短、便秘、焦虑等痛苦症状管理;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环境改造,帮助老人维持行走、进食、如厕等基本能力;对老人进行防跌倒、防压疮、防营养不良等干预,主动“帮助”老人规避风险;帮助老人及家属理解病情、权衡治疗利弊,尊重其意愿,让医疗选择服务于生命价值;协调护理、康复、药剂、营养、心理、社工等团队,整合照护资源,成为老人需求的“枢纽”。
张奶奶严重的骨关节炎让她每一步都痛如刀割。中心医疗团队为其调整了镇痛药方案,找到那个既能控制疼痛又不至于让她昏沉的药剂量;和康复师一起设计适合她的床边关节活动;叮嘱护理员帮她变换体位时动作轻柔;在她床边安装扶手…看着奶奶的疼痛评分从8分降到3分,能自己用勺子吃完一顿饭,医生们的脸上有了笑意。
熊祖兵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老人通常穿布鞋或软底鞋,虽然轻便但不防滑,以“预防优于治疗”的视角,不厌其烦地检查老人活动环境,评估可能引起头晕的药物,督促老人们穿防滑鞋。他说:“老人摔不起跤。一次成功的预防,抵得上十次跌倒后的救治!”
“安慰”是老人的灵魂良药
它体现在每一次耐心的倾听、每一句充满关怀的解释、每一个维护尊严的举动、对心灵痛苦的关注以及对生命末期的温情陪伴中,这是养老院医生最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体现。
面对衰老、病痛、孤独,甚至死亡恐惧,老人普遍需要巨大的情感支持。熊祖兵说:“陪伴与理解本身具有疗愈力量。医生查房巡房不仅要询问病情,更要敏锐地观察到老人的精神状态、情绪变化、社交互动、食欲、睡眠、活动能力、衣着整洁度等细微变化。同时也要花时间耐心倾听老人的诉说,表达理解、关心和尊重。要用老人和家属能理解的语言清晰解释病情、治疗目的和预期效果,减少他们未知的恐惧和焦虑。在诊疗过程中,尊重老人(即使老人认知功能已下降)的个人意愿、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维护其尊严。”
许多老人因为身体原因,从医院直接来到养老院。他们说:“我在医院吃不好睡不着,心里很恐慌焦虑。来到五象养老中心,如果生病了,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到床边来问候、治疗、送药等,心里觉得很亲切,很温暖,很放心。”为最大限度减轻个别老人及家属的医疗焦虑,熊祖兵主动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请他们放心,只要老人身体有不舒适的情况,随时可以拨打他的电话。
一次巡房时,熊祖兵发现黄奶奶安静地坐在窗边,眼神望向远方。护士小李轻声说,王奶奶今天问了好几次“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这是她患阿尔茨海默病中期以来,最常出现的“回归愿望”。熊祖兵蹲下来,握住奶奶的手,轻声说:“奶奶,等妈妈的时候别着急,我陪您坐会儿。” 听奶奶断断续续地讲述一段童年往事。那一刻的陪伴和被倾听,就是最真实的安慰。
陈爷爷的儿女远在国外。每次查房,熊祖兵都特意多待几分钟,看看他最爱的月季花照看得怎么样,听他抱怨今天的天气有点热,有时只是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这些微不足道的关注,对爷爷而言是珍贵的良药,传递着平静、安全的慰藉。
养老院医生的工作日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无数个细微的瞬间,但它们汇聚成了温暖的河流,流淌在五象养老服务中心老人的心间,陪伴老人度过幸福晚年的每一天!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红心永向党 银龄展风采 | 南宁五象养老服务中心银龄党员庆"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