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771-3311999(现场参观咨询热线) / 0771- 3301785(爱心捐赠及志愿者服务)
手机:19968119333(入住咨询,微信同号)
邮箱:xz@nnwxyl.com (中心办公室)
地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步云路1号
社工温柔守护:暖阳照进邹妈妈的世界
遇见春天,遇见五象养老
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在住长者中有80多名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症,他们的短期记忆严重受损,经常忘记刚发生的事情和人。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常感到困惑不安。情绪波动较大,易焦虑、烦躁,对陌生环境和工作人员有抵触情绪。为此,中心多学科养老服务团队对认知症长者的照护总是百般用心。
中心认知症照护专区在住长者邹阿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症,找词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社交退缩,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和照护者或其他老人简单交流。抑郁症不定期发作时,大声尖叫、哭泣,把自己关在房间,躺在地上打滚嘶叫等。邹阿姨像被困在时光与记忆的围墙里,自己无法出来,别人也无法进去的苦痛,让毕业于日本广岛修道大学心理学专业的中心社工蒋臻很是揪心。蒋臻想一定要找到那把钥匙,打开邹阿姨的心门,让暖阳照进邹阿姨的世界。
社工在认知症照护中的使命
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蒋臻也花费了不少精力,然而常常是功亏一篑。比如为了改善邹阿姨的社交退缩,引导她多参加集体活动,蒋臻提前几天就和邹阿姨沟通好要带她去参加集体生日会,可邹阿姨走到半路看见来往的人群就出现了紧张、焦虑、颤抖等症状,立即表示要回房间。无论蒋臻如何轻言细语劝慰,邹阿姨都听不进去,甚至出现应激反应。这时,蒋臻会从包里拿出一小张柔软的毛毯,让邹阿姨拍打释放情绪,她知道这种“感官安抚”能让邹阿姨更快平静下来。蒋臻自接手中心认知症照护专区的社工工作以来,屡屡遇到这样的引导失败情况,工作难度由此可见一斑。她没有急于介入,而是通过耐心、非侵入性的观察和倾听,慢慢去理解邹妈妈的“世界”和需求。她说:“社工在认知症照护中的使命不是拆除围墙,而是帮长者在墙内种满鲜花,在墙外架起梯子,让他们有勇气向外张望。”
蒋臻调整了工作思路,在仔细阅读邹阿姨的护理记录,掌握她的身体状况和用药变化,详细了解她的兴趣爱好、职业、家庭关系、重要生活事件等生活史信息的基础上,对其重新进行了个性化评估,利用2个月时间,在不同时段观察邹阿姨的行为模式、情绪变化、对环境的反应以及她与哪些物品或人互动更积极,让社工介入更加温情有效。
经过深入了解,蒋臻知道邹阿姨特别疼爱独生女,自我感知不良好的主要原因是总觉得自己的病拖累了女儿。蒋臻尝试后发现娃娃疗法对邹阿姨很有帮助:当她怀抱柔软、逼真的婴儿玩偶时,触觉上的舒适安全,情感上的母性融入,能最大程度地缓解她坐立不安、重复踱步、焦躁喊叫等焦虑激越行为,邹阿姨在抱着娃娃后会逐渐平静下来,专注于轻拍、摇晃、整理衣物等“照顾”婴儿行为,眼神逐渐变得柔和、关爱和满足。蒋臻意识到娃娃疗法重新唤起了邹阿姨的价值感和被需要感,娃娃能够成为邹阿姨与他人沟通的媒介。她蹲下身子,对邹阿姨说:“宝宝睡得真香啊,您把他照顾得真好!”听到这句话,邹阿姨微笑着看向蒋臻,眼里有了温和愉悦的回应。从此以后,蒋臻就称呼邹阿姨为邹妈妈。我想,邹妈妈也一定喜欢上养老院里的女儿了。
尊重需求 重建安全
邹妈妈因认知退化、安全感缺失,表现出强烈的“领地意识”:抗拒不熟悉的人进入自己的房间、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东西等,日常吃饭和休息时使用的位置不允许其他长者使用,否则就会发生尖叫、推搡等过激行为。蒋臻清楚社工介入的核心在于尊重需求、重建安全感、减少冲突、维护尊严,从物理空间、人际互动和活动设计三头并进,帮助邹妈妈打造“安心领地”。
将邹妈妈的个人空间标识化,在其房门上张贴老人熟悉的牛油果图片,让她感觉“这是我的房间”的视觉提示。
逐步扩大安全范围。将邹妈妈的用餐和活动座位设计在距离房间最近的位置并贴上专属标识,让她放心走出房间,坐在专属位置上,随时可以看见自己的“家”。
联合多学科照护团队,统一照护理念,为邹妈妈制定了《领地公约》。要求团队协作:非请勿入邹妈妈房间,进入房间前先征得同意,比如“邹妈妈,我是保洁人员,进来帮您一下打扫,很快离开。”“邹妈妈,我是社工小蒋,能进来帮您倒杯水吗?2分钟就走。”得到同意后再进入房间。挪动物品前拍照记录位置,事后复原。如果邹妈妈情绪激动,必须立即退出。
同时,蒋臻利用中心兴趣拓展活动,以散步为基础,定期陪邹妈妈散步,从房间到大厅再到回廊,甚至院区,每次超出“安全范围”一点点;在安全距离内引导她参与早操等集体活动;与其女儿建立紧密联系,及时反馈邹妈妈情况,邀请女儿探视时与邹妈妈共同完成拼图等手工活动,用安全依恋缓解情绪危机,提升了社工干预接受度。
通过赋予领地尊严、转化防御行为、建立弹性边界,蒋臻将邹妈妈的“领地意识”从照护阻力转化为重建安全感的支点,让邹妈妈在动荡的认知世界中,始终拥有一个被温柔守护的坐标。渐渐地,邹妈妈尖叫大喊的频率明显降低了,对工作人员进入房间也不再抗拒;安全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会主动走向大厅椅子休息;情绪显著改善,焦虑、烦躁和游走行为明显减少,常能表现出平静甚至愉悦的表情,有时会露出难得的微笑;对照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抵触情绪减少,有时会主动拉住照护人员的手;基本每天都参与早操活动,最喜欢参加大学生志愿活动,一起做手工,在活动中情绪平稳;沟通意愿增强,虽然语言表达有限,但发出声音、眼神交流、肢体反应的频率增加。邹妈妈的女儿说:“太感谢社工蒋臻和多学科照护团队了,让妈妈在中心得到了有尊严、有温度的照顾,感觉妈妈心里的疙瘩松了,不再是完全封闭的状态,自己的焦虑也减轻了。”
五象养老服务中心高度重视社工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认知症照护中的独特价值—运用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触及长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看到他们未被磨灭的尊严与价值,帮助他们在当下的能力范围内,找到能带来一丝成就感、一点温暖连接、一些平静愉悦的事物,让认知症长者依然能感受到爱和尊重。认知症无法逆转,但长者每一个微小的积极改变,都是他们生命力的体现,也是社工工作意义的所在,就像一缕缕阳光,穿透认知的迷雾,照在长者特有的世界,温煦静谧,润物无声……